2007年10月15日 星期一

教學心得-生活教育

實驗室內基於安全衛生理由, 各校多是禁止食物及飲料進入, 本校也是如此。
開學初, 即告訴同學們不要帶食物及飲料進入實驗室。但是還是有同學偷偷地帶進來, 吃完後將垃圾放在抽屜內、廁所的垃圾筒內, 就是不會帶回班上教室的垃圾筒處理。

由於部份飲食類的垃圾屬於資源回收垃圾, 必須丟棄在資源回收筒內。因此廁所的垃圾筒旁也貼上標語提醒同學們, 廁所的垃圾筒只收衛生紙類垃圾。對於環境衛生的規定, 少數同學只想到自己的方便, 將垃圾任意丟棄, 讓別人來收拾善後。這麼簡單的動作, 突顯出少數同學的生活教育有待加強。

再來看另外一個情形, 打噴涕或咳嗽時, 很多人總是不將口鼻摀緊, 任由口沬橫飛, 將病菌隨風飄揚。隨手帶條手帕或衛生紙, 在打噴涕或咳嗽時就要拿出來使用以避免傳播病菌, 帶手帕或衛生紙不是給老師檢查用的。想一想幾年前一個血淋淋的例子: SARS在中國大陸的快速擴散。另外一個例子, 這陣子眼疾在臺灣快速擴散, 個人手部清潔維護以及用手揉眼睛的習慣, 當然也會其中的原因。

這麼基本的生活習慣都做不好, 還想談什麼成績? 什麼升學? 維護環境整潔, 擁有一個衛生的環境, 不受病媒干擾, 才能健康地讀書求學。

生活習慣在什麼時候養成呢? 最初是在家庭、出門在外的社會環境, 以及學校的教學環境。我們老師當然有責任要指正學生的生活習慣, 但是別想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老師。

沒有留言: